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知名品牌企业及官网 >> 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编辑]


概述
花旗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

一、简介

二、发展历史

1、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
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该行取得国民银行执照,改为纽约花旗银行。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一。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2、花旗公司

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数十年来,花旗银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舰银行”,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花旗公司资产的95%以上,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花旗公司共辖13个子公司,提供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按照当时法律要求,非银行金融业务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这一发展战略,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并在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

3、花旗集团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兰色字标。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

三、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花旗银行CEO桑迪·维尔的年薪高达1.52亿美元,遥居美国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各职能部门均设有若干副经理职位,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为副经理,硕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为副经理,收入则是中国同等“职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2、客户至上

企业文化的灵魂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2006年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服务品牌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 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3、寻求创新

企业文化的升华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并且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你就拥有未来。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

四、中国市场

花旗集团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

  1. 2004年11月宣布资助150万美金帮助建立中国小额信贷促进网络和小额信贷培训中心,以期支持小额信贷行业在中国持续、深入地发展。* 自1993年以来,花旗集团一直支持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中国主要大学设立"花旗银行奖学金和奖教金",致力于培养中国未来的金融业专业人才。
  2.  拓展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关系,成立了"复旦--花旗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网络远程教学的必要设施,聘用海内外教授任"花旗座席教授"。
  3.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基金会以及中国其他的机构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向孟加拉乡村托拉斯(Grameen Trust)一项为期三年的130万美元的捐款,支持中国发展小额信贷业务(Microfinance Industry),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妇女脱贫。
  4. 长期赞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教育培训、环境保护等计划提供支持,这些项目均得到了中央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5. 投入支持世界资源研究所在中国一项名为"新风险"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
  6. 资助美国自然保护协会在中国云南省开展的一项能源节省项目,该项目预计在未来5年能降低75%的木燃料消耗。

五、官网最新消息

2015年11月23日,上海——第十一届“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上周六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十一年来,该赛事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已成为该领域的标杆性赛事。经过激烈角逐,来自 西南财经大学“汇转乾坤”团队的“小额外币兑换平台”项目捧得第十一届“花旗杯”大奖及一万美元奖金。

本届“花旗杯”于2015年3月启动,吸引了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141支队伍注册参赛。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于锦、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发樑、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及校长助理兼软件学院院长罗钟铉教授出席了颁奖典礼。

“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创立于2005年,“以科技推动金融创新”为宗旨,鼓励IT、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跨专业、跨学校组队参赛,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实践应用相结合。这项面对全国在校大学生的赛事举办11年来,累计已有13000名学生和1400位高校教师参赛,超过55万的师生通过校园活动、媒体等各种渠道关注和了解该赛事。

于锦表示:“从信用卡到ATM机,再到智能银行网点,花旗不断利用新的科技改变服务客户的方式,引领银行业的技术创新。我们鼓励青年人才抓住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等金融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才智和创意。无论是今年首次落地亚太区的花旗移动挑战赛,还是在中国已有十一年历史的‘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花旗努力推动新一代科技发展,不遗余力为业界培养金融技术型人才。”

刘发樑表示:“十余年来,通过‘花旗杯’的平台涌现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其中部分已吸引了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支持,体现了业界和市场对‘花旗杯’价值的最大认可。作为本地金融业的一员,我们愿意继续为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花旗杯”参赛团队在赛事中所提交的一百多件方案,通过业界专家及金融科技领袖组成的评委会的认真审议。经过激烈角逐,晋身决赛的参赛团队将分享总计3.6万美元的现金奖。此外,“花旗杯”的非盈利性合作伙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将为具有投资潜力的优秀项目提供最高可达50万元的创业资金及专业的创业孵化支持服务、培训及其他投资。本届大赛首次增设了“优秀指导老师奖”,以感谢广大老师多年来对于金融IT复合型人才培养所作出的辛勤努力。

十余年来, “花旗杯”的舞台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技术复合型人才,部分获奖团队学以致用,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成熟的产品。还有一些优秀学生通过“花旗杯”大赛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人脉,实现了自主创业的理想。例如在首届“花旗杯”荣获二等奖的一位获奖者,利用“花旗杯”授予的部分奖金创建了自己的移动科技公司,如今在其细分市场中成为佼佼者。一位2010年二等奖获奖者,凭借在“花旗杯”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源,现已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成功设计并运营了一款移动应用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参考资料: 花旗中国 http://www.citi.com.cn/html/cn/about_us/Press_room.html 花旗集团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aADkZdduOIG98_bRJKMIp_IxyVDMN5iUWkdwRiCb1RUMpMZAlXL6-ZSn4bxudXM24YIugbkGwAKLLphZ886Pq
扩展阅读: 花旗中国 http://www.citi.com.cn/html/cn/about_us/Press_room.html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11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王硕

最近更新:2015/12/1 2:37:12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