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区县政府学校网站1 >> 高陵牌楼

高陵牌楼[编辑]


简介:

“三原的桥(龙桥),泾阳的塔(崇文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高陵牌楼大多建于明代,曾以其气势雄浑,雕工精细而享誉关中,也曾以其代表的特殊文化而湮没在文革期间。

分布及现状:

高陵县的古牌楼久负盛名,全县境内约十六座,大多建于明代,其结构以青石雕刻为主,其中木质雕刻两座,有印象及记载的十八座。据县文史馆走访调查高陵县城分布牌楼共有11处。2000年版《高陵县志》记载高陵县境内的牌楼主要有三处:草市街石牌楼,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青石料砌筑,工艺精巧,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北街石牌楼,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刑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吕师颜建。高大崇峻,风格浑厚;观音阁巷石牌楼,位于西街南侧观音阁巷,明王邦翰立。另据县文史馆走访调查高陵县城分布牌楼共有11处。

一、县城分布

县城分布共有11处,具体位置如下:
1、现政府街广场前(原广播电视局门口),立有一座青石质结构的石牌坊,形制为三门四柱五楼式,面东向西,跨街约6-7米,其右边为原民众教育馆(文化馆前身)旧址。
2、现城关医院门口(原盐店巷以东马家(马新民)门口)立一石刻三门四柱牌坊,与县门街牌楼,形制相同,一为东大门、一为西大门。史载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毁于破四旧时期。以上两牌楼根据遗留下的部分石刻构件来看,工艺精堪,刀工细腻,内容以琴棋书画、山水花鸟虫鱼为主线。
3、县北街中医院南,立一座石质牌楼(原杨家门口),座北向南,三门四柱五楼,中间宽,为车道,两边为行人道,跨街宽约7-8米,史载建于明万历(1573-1619),为邢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吕师颜建。史籍称道:“高大崇峻、风格浑厚”。其右边是原北姑庙旧址,1958年“大跃进”时被拆毁。
4、现民政局收容站门前,座北向南,一门三柱式青石结构,史载为明代王帮翰立,其旁为白遇道旧宅,破四旧时被拆除。
5、现城隍庙巷泾渭河管理站门口,座西向东,三门四柱结构,青石,宽度为5.5-6米,其左边是古城隍庙旧址。
6、现老年大学门前对面的城隍庙南巷,(原古城隍庙前)置一木雕牌楼,一门三柱式。是我县仅有的木雕牌楼。
7、在木制牌楼前置一石刻牌楼,一门三柱,中设一通道,横额题字:“教设民服”为白遇道题字。
8、在现法院对面的城隍庙北巷,置一石牌楼,属古城隍庙门前三道牌楼中最南的一座,两边均立有石碑四通,一门两柱(一说为三门四柱)。
9、现计划生育服务站南边,(原清代武庙遗址旁)置一石质牌楼,三柱四门五楼,因其外观雄伟俊秀、雕刻细腻、图案逼真、刀工精细、洞雕突出而堪称一绝,群众流传的“高陵牌楼一枝花”指的就是这座。
10、现东街小学东口一座,一门两柱,石质结构。
11、现城关小学对面的原东街张家巷北口,置一石刻牌楼,一门三柱三楼式结构,此北面原是清代我县文庙旧址。此牌楼因文庙而置。

二、乡村分布

乡村牌楼共有6处7个:
1、现药惠管委会水流村南一座,座北朝南,门前有龙王庙遗址。
2、鹿苑镇上院村南,有两座牌楼,听当地老人说,明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李仙风母亲所敕建的贞节牌坊。
3、鹿苑镇下院村中间,座南向北,明万历乙末(1595)进士李仙品(一说为李天秀)之妻杨氏而建。以上均为贞节牌坊,毁于破四旧时期。(注:上、下院的牌坊皆因“一母二都堂”来之)
4、姬家管委会东城坊村二组村南(原东城坊小学门前)有一木雕牌楼,史载建于明代。毁于民国战乱时期。
5、通远镇郭路村三组,立一石质牌坊,据当地村民讲明代中期一郭姓人所建,旁边为土地庙,毁于何年不详,现牌楼一部分构建散于该村。
6、姬家管委会李赵村一座石质牌坊。史载只提一句,不详。

高陵牌楼的寓意(作用)

一、属于坛、庙、寺观赏牌坊

县城隍庙门前的牌楼,创建于明代中期,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建,属民间神灵崇拜之地。牌楼能起到强烈的装饰衬托和气氛渲染效果。因此,常被建筑家们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前面而达到烘托效果。同期现存可见的有三原县城隍庙牌楼、西安都城隍庙木牌楼等。

二、贞节牌坊,同时也彰显孝子懿行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是旧社会中要求妇女所遵从的封建道德准则,一但妇女遵从了这些封建礼教,就会被皇上敕建而加以旌表和袌扬,而立贞节牌坊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每立一座,就体现了我国妇女尊老爱幼、侍奉公婆、孝老养亲的传统美德。上院、下院的就属于这一种。

三、在文庙、武庙前所立牌坊是必须的

明代以后,在全国各地兴建了数以千计的文庙和孔庙,而这些场所,都是庄严、肃穆之地,需要用牌坊这种建筑形式来装点衬托,我县文庙前(现东街小学门前)及两边街道,建造了三座以上的牌楼和棂星门,县西门外的石质牌楼等,均为石结构,成为高陵县牌楼文化的代表建筑。

四、道路装饰美化功用

牌坊既能分隔空间,又隔而不断,既不影响行人和车马的通行,同时又高大醒目,且对环境起到一定的装饰、点缀、美化作用。如高陵县县门街,盐店街,东街口、北街口、西街口这些街衢中、道路口、巷子口等。立于这些地方的牌楼,既是一个标识,又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凝结。

五、立于陵墓宗祠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帝王到百姓,历来重视“身后之事”,常常使牌坊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及装饰效果用在陵墓宗祠前。如高陵县药惠乡水流村南的木牌坊,就属于这种情况

特点

一、从雕工而言,大部分外观雄伟俊秀,雕刻细腻,刀法娴熟,以镂空技艺而见长,浮雕演绎栩栩如生。
二、从形制而言,绝大数为跨街牌坊,且多为三门四柱五楼式,上额题字,两置对联,横额上均有人物、花鸟鱼虫图案。
三、从时间而言,多数建于明代中期后,毁于“破四旧”、文革时期的1964年—1970年间,少数毁于1958年或更早。

恢复与利用

一、恢复的意义

牌楼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也体现一个县的历史文化与渊源。恢复和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宣传高陵、提升高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忠堂书记、寅科县长多次在会上强调,不但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县,还要倾力打造西部文化强县。牌楼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点缀调节城市布局、组织空间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全力恢复和打造牌楼文化,以实现城市新区文化内涵、品位的提升。

二、恢复过程

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鉴于此,对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应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两部分来实施。

三、总体目标:

计划用3—5年(2009年—2014年)在全县境内,以鹿苑大道—县北街口;以东方红东路高速出口—县西环街西口;以一中路口至高郊路口等骨干路段;在县城中心主要路口、广场、活动聚集地,建造形式各异的大、小牌楼20座,形成“四横三纵”格局,打造成“牌楼之城”“牌楼博物馆”。

牌楼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邃,它只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的一个标识,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所赋予的功能与作用,不是简单的文字能表述的,只有经过不断地追求与努力,全力地保护和继承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认准目标,加快牌楼的恢复与利用,打造文化品牌,不图近功、不谋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合理投入资金,有目的、有计划地恢复与建造,使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历史和后人会给建造者们一个很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
扩展阅读: 我的梧桐子:高陵的牌楼一枝花http://www.wutongzi.com/a/73132.html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50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杨阳

最近更新:2014/11/13 14:15:59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