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其他类别 >> 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 [编辑]


      “动作经济原则”又称“省工原则”,是使作业(动作的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率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Gilbreth)开始提倡的,其后经许多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而成。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所谓动作经济原则,即在于人在操作作业时,能以最少的劳力在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经济法则,对这个法则能好好的学习与使用,在工厂内,我们可在许多地方发现许多不合乎此法则的动作,当然工作效率会低,人员易于疲劳。

      在动作分析时,经常需用到“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一组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准则,它的目的是减少工作疲劳与缩短操作时间。“动作经济原则”可划分为三大类,共22项。第一类是关于人体的使用,第二类是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第三类是关于工具设备的设计。更综合地说,它可归纳为四点:

(1)同时使用两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闲;

(2)力求减少动作单位数,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3)尽可能减少动作距离,避免出现全身性活动;

(4)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动作难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势或操作方式。

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不经济的作业

在很多工厂企业里,经常可以看到员工忙忙碌碌,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上气不接下气,他们做得如此辛苦,他们的作业效率就一定很高吗?

不一定!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可能做了很多无效动作。

1、动作经济原则的定义

动作经济原则与程序分析、作业分析不同,动作经济原则的重点不是放在改变整个制造程序的计划、作业标准也不是放在更换不良的机器设备或改变生产进度,而是在现有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地运用人的双手及人体的其他部位,以最少体力、精力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提高各动作的效率,并使他们感到身心舒适愉快!

2、动作经济原则及运用实例

总体来说,动作经济原则的内容包括关于人体的利用、操作场所的布置、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三大方面原则。

第一类:人体的利用原则

第一原则: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第二原则:除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闲置

第三原则:双臂的动作应对称,动作反向并同时进行

上述三项原则是手部动作的重要原则。虽然人的双手效率不同,左手不如右手效率高,但至少可达到右手效率的80%。

第四原则:手的动作应以用最低等级的动作,就可以圆满地完成工作

动作等级是根据身体各部位必须围绕其活动的枢轴来划分的,一级以上的动作都包含下一级的动作。因此,利用最低级动作显然最节省人的体力。同时,动作等级蛙式低,其所耗时间就越少。

例如:在布置工作地时,如能将所需要的物料都放在容易抓取的范围内,就会使操作者的动作等级达到最低。

第五原则:不管在何处,运用惯性有助于人,如果必须以体力来消除惯性,则务必设法减少到最低限度

例如:在传递物品时,可以利用物品的运动惯性来节省体力。

第六原则:连续的曲线运动,比含有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好

第七原则:弹道运动,比受限制或爱控制的运动更为快速,更为方便和更为准确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是由两组肌肉控制的,一组推向前,一组扒向后,两组肌肉互相协调,当前推与后拉的力量相等时,手就停止不动。所谓弹道式运动,就是指在前推(或后拉)之后,不再后拉(或前推)的肌肉,这样就可以节省人的体力消耗。

第八原则:运动应尽可能使其轻松自然,富有节奏,因为节奏性能使运动流畅、自发

第二类:操作场所的布置原则

第九原则:工具、物料放置于固定的场所

工具、物料按左右为难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帮助操作者的习惯形成,习惯一旦养成,操作者就可以不经考虑思索,就能顺利地以消耗最少的精力来完成其工作。否则,操作者需花费相当大的心力及眼力去做“寻找”或“选择”等非附加价值的动作。

第十原则:工具、物料和操作装置应布置于操作者前面近处

第十一原则:零件、的传送装置应尽可能靠近装配或使用的地方

第十二原则:坠落应尽量利用重力实现

以上四项原则的正确贯彻,可以减少人员、物料的移动距离,减少人体动作(如转身、跨步、弯腰、起身等),从而能提高动作效率和减轻疲劳程度。

第十三原则:工具、物品按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第十四原则:应有适当的照明,合视觉舒适

照明是影响疲劳程度主工作效率高低的直接因素。任何一种工作均需要有适当的光线(包括光线的强度、颜色及方向),才能使操作者看清工具、物料等,如果照明不良,必然会使眼睛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达到工作的目的,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检视工具、物品位置,其结果不缇增加了眼睛的疲劳,而且不定期降低了作业效率。

第十五原则:工作台及坐椅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坐立适宜

一般来说,坐着工作的工作台高度约为75cm,站着工作的作业台约为91-100cm,而椅子的高度在坐着工作时的高度约为40~48cm,站着工作时的高度约为70~80cm.。

第十六原则:工作椅式样及高度,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

第三类:式装夹具和设备的设计原则

第十七原则:尽量解除手的工作,采用工装夹具或足踏工具来代替。

第十八原则:尽可能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使用。

第十九原则: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上。

第二十原则:手指分别工作时,应根据手指的本能分配其负荷量

众所周知:五个手指的灵活性、承受力是不一样的,其中食指最灵活、最能承受物品的重量、拇指的挤压力最大、小指最笨拙等。

第二十一原则: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使之与手的接触面积增大。

第二十二原则:机器上杠杆、十字杠及手枪的位置,应使能操作者极少变动其姿势,且能利用机械的最大能力。

从上述22个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动作经济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提高动作的效率。

在实际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时,应该着重抓住如下4个方面:

l 两手同时使用,不应该有闲置的现象;

l 减少动作单元,尽量使动作简单化;

l 缩短动作移动距离;

l 创造动作最舒适的工作条件,尽量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让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198

编辑次数:1历史版本

创建者: 杨婵

最近更新:2011/12/1 4:55:19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