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其他类别 >> 互联网外交

互联网外交[编辑]


       互联网外交,是指美国宣称“网络自由”而借以“侵入”别国民族文化,并施以外交言论,企图强制别国接受行为。在2009年中国开展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谷歌被曝光,但其整改效果不明显。其后,谷歌称将撤离中国无果。2010年1月25日,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华盛顿发表关于“网络自由”的演讲,指责中国等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至此“互联网外交”这一话题成为热议,而美国遭到大量国际谴责。

互联网外交 - 背景

      2010年1月2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发表关于“网络自由”的演讲,指责中国等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至此,“互联网外交”这一话题成为热议。那么,对于“谷歌事件”和美国所标榜的网络自由,国际舆论又如何看待?

互联网外交 - “侵入”中国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不久前发生的“谷歌事件”,俄罗斯《报纸报》2010年1月22日发表署名弗拉基米尔·托德烈斯的文章,怀疑谷歌公司暗中审查用户的电子邮件,认为谷歌公司向中国发难是为了在美国获取行政资源,以便同中国的百度公司竞争。文章还认为,美国政府支持谷歌公司,不仅是为了支持本国企业向境外扩张,更重要的原因是“传教式的资本主义”应对危机不力。

      在这篇题为《“谷歌事件”后的中国——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里,作者写道,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经受住了危机,中国和西方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一些天里,谷歌举动背后的阴谋还不明了。很难相信谷歌公司为自由而进行无私斗争的说法,也很难相信这些举动的善和美。某些黑客入侵了维权人士的一些邮箱,但是未能打开邮件。谷歌公司是从哪里获知,维权人士正是通过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呢?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检查客户的邮件?

      针对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表态支持谷歌,文章指出,这说明美国支持本国公司向境外扩张。美国的主流媒体早就开始为谷歌辩护,众口一词到了不体面的地步,是为华盛顿攫取“很好的行政资源”。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打算维持社会公众对中国的适度的不满情绪。

     文章还认为,谷歌留在中国是为了跟百度竞争。文章中说,既然谷歌不想在中国干了,那就别干了,就走人呗。为了找一个台阶下,还需要希拉里·克林顿的炮火掩护?谷歌当初作出向中国发难的决定,依据的是西方的一贯做法:西方企图通过与中国建立商业联系,从而把中国纳入变革进程,逐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制度。但是,这种“传教式的资本主义”的做法很显然不会奏效。由于中国应对危机更有效,中国没有必要按照“传教士的药方”自我改变。文章最后指出,在谷歌的这次闹剧之后,中国向海外拓展商业业务的任何努力,都会遭到美国的政治决定的围堵,美国这样做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

互联网外交 - 相关介绍

      2009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通报了10批网站涉嫌传播低俗与黄色内容,被限令整改。谷歌被先后曝光2次,但整改效果并不明显。2009年6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三档节目先后曝光和评论了谷歌涉嫌传播低俗、淫秽信息,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谴责。出问题的是谷歌的两个产品,Google Suggest和Google Translate两个产品,这一直是Google引以为傲的产品,尤其是Google Suggest。但很遗憾,我们在央视的报道中看到当网民输入“儿子”的时候竟然Google Suggest排名前三的建议竟然是“儿子与母亲的不正当关系”和“儿子与情人”、“儿子与母亲发生性关系”这样不伦而且淫秽、有诱导性的文字,这种内容我想在人类社会的任何角落都不会被人所接受。Google的这种内容审查方式和建议方式从本身来讲就有问题,让谷歌备受非议也是正常的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http://www.hudong.com/wiki/互联网外交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2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李贝雅

最近更新:2012/11/1 3:37:56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