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营销词典 >> 网络营销研究及案例 >> 家长营销学

家长营销学[编辑]


家长这个称号,是在孩子出生之后顺手牵羊的,大多数事前的规划也都停留在优生上。我们为什么要孩子?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因为答案几乎是:没有孩子的世界会是多么的灰暗。那么好吧,我们假定要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要孩子以后的家庭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第一次做家长的,也只是停留在累并快乐着的感性认知阶段。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已然不能沿用旧时的教条,而新的关系构建,需要用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方法。营销的两个基本任务,就是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叶敦明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是家长营销学的两大要义。孩子,传宗接代的角色肯定淡化了,孩子的独立运行轨迹,需要家长重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认知和教育。

孩子是我们的顾客。孩子不是上帝,不能成了我们生活唯一的意义,他们也不能拯救那些自身无聊而无奈的人生。孩子是我们的顾客,我们所有的付出(成本),都是有所回报的(利润)。

那么,孩子能带来什么利润呢?第一,孩子能够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续,他们就是年轻版的我们。自己的基因,可以在世上多存活几十年,也算是一种合情合理的私利吧。第二,孩子是父母成长的试金石,伴随孩子共同成长,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成就更好的自我,一边付出、一边得到的“买卖”,的确很公道。第三,有了孩子之后,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日渐浓郁。第四,有孩子的人生,才算完整,与下一代共同成行的经历,差不多让自己多活了半辈子,值大发了。

孩子是个好顾客,作为产品缔造者的父母,就应该多多关照。叶敦明觉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是父母营销意识的起源。没有这些,父母就会擅自剥夺孩子的权利,店大欺客的事情就会屡番上演。

孩子更是社会公共产品。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只是我们临时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必然的。他们的童年幸福、成长的快乐,都会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念基石。怀着感恩的心,承接上一代的关爱,去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也让我们这些父母们得以享受一下他们的成果。付出与回报的轮回,正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人性能量。

孩子是父母创造的产品,可他们天生属于社会。因此,孩子不能只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他们必须要有自己飞翔的天空。而且,父母的意志,不能成为他们前行的主宰。孩子只是我们的朋友,他们还会有更多的新朋友,我们这些老朋友怎不能老是阻碍他们结交新朋友。老朋友只能陪着孩子走一阵子,而新朋友则会陪着他们走一辈子的,他们的孩子也是新朋友之一。

俗话说,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可现在呢,养儿或者养女的收益,基本上是负数,至少是在劳神和费钱两个层面上。夸张一点说,养孩子就是在做公益事业,你付出的是现在,而得到是孩子的未来,而这个未来是你不能亲自分享了。笑看春风,而春风不能拂面,这需要一种强大的自制力和风险精神。就像种下一片森林,而乘荫凉的人却不是自己。叶敦明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如同爱他人的孩子,是一种本能向社会化迁移的姿态;而爱所有孩子,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则是家长社会营销的最佳典范。唯如此,教师才能爱上教育,官员才能爱上祖国,人民才能爱上未来。

家长营销学,从初级意义上讲,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从中级意义上看,则是家长与孩子平等交往的原则;若从高级意义上审视,则是家长陪伴孩子走过一段人生的酸甜苦辣。每一个向善、向正义、向民主的家长,都是在耕耘着孩子应有的阳光彩虹。契约精神、平等相待、价值交换,也许是家长营销学的本意,是这个浮躁年代中,仍然坚守薪火相传的家长们,为未来社会所做的最大贡献。

孩子,是个过程产品。父母亲只能陪着孩子走上20年左右,真正占主导的也只不过8-9年,孩子10岁之后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独立自主的支配自己的思想、时间和情感,孩子有了自己的王国了。作为父母亲,别动不动学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2012年在位60周年,还舍不得丢下权杖,64岁的儿子查尔斯只能祈祷自己长生不老,否则继承王位就成了泡影。 在《家长营销学(上)》小文中,叶敦明提出了二个观点:孩子是父母的顾客、孩子是公共产品。主导权,还是辅导权,是父母对待孩子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方式。很多家长心里选择辅导权,行动却落在主导权,把自己扮演成救世主,孩子变成了受苦受难的慈善对象了。

3、底子,镜子?

家长是孩子的底子,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根深蒂固的毛病,要从家长身上找根源。比如贪玩,无法控制自己欲望,时间观念很差。结果呢,正事没干好,玩的也不尽兴。不少家长自己的生活安排与工作节奏,松松垮垮的,效率极低,左看看、右站站,挺聪明的人到了四十却一事无成,而且还基本失去了追求的心力。这样的家长,只能靠哄骗、眼泪或棍棒,才能把孩子暂时“调教”成自己所想的那般。孩子呢,喜欢有样学样,跟着歪人就只好走歪路了。

看到孩子的问题,药方开给父母。孩子不是家长想要的那样,而是很可能成为家长现在的模样。要想孩子好,就得先把自己修炼好。叶敦明自己喜欢看书、写文章、运动,女儿也乐得模仿老爸,基本上不需要强行灌输。做好了家长这张底子,孩子的这面镜子自然就会发光发亮。

4、三点教育: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终点,家庭教育是出发点,学校教育是中转点。既然孩子终究是社会的一个分子,那就以他/她未来的角色来谋划今天的发展吧。角色定位,很难。想想看,成年人儿时的梦想,长大了又有几人真的要去实现?小时候,觉得老师很神气,没想到自己还真当过中学教师,居然还爱上了。后来嘛,自己的心比教师角色大多了,就只好忍痛离去。叶敦明认为,孩子的角色定位,毋须定在职业上,而是在一种生活和工作的状态上。

有人说,中国人活得没意思,因为有素质、有追求的“流浪汉”太少了。他们有不错的事业,但架不住在路上的心狂动,毅然选择了去不清楚的远方,领略人生真谛、丰富自身眼界,回到工作岗位后就会倍加热爱,因为他们真的清楚认真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有条件的家长,不妨多带带孩子自驾游,刻意地少花钱,少走高速,多住帐篷,能自己做饭就更妙了。明白了活着的欢欣,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就能自发地认真与执着。这就是所谓的言传不如身教吧。

5、孩子是全新产品

不是家长的升级产品,不是主流的跟随产品,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独立的产品。平头百姓一个,自己不是皇帝,孩子也不能成为什么亨利二世,成为家族帝业的继承品。

孩子在成人之前,生命轨迹与父母重叠,可要指导,这只是两条平行线的偶尔交叉而已。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雕琢成自己想象的那样,弥补自己少年和青春的遗憾。结果呢,把孩子弄得自己不像自己,成了家长幻想的一个试验品。所以说,一个人的童年幸福,决定了他自己、他的家庭的幸福指数。

6、教与育:育比教重要
教懂孩子要快,育人成才要慢。教会孩子,需要方法,家长多思考、多行动就可以了。育人成才,是慢功夫,需要用心,自己完全明白的东西,孩子总是搞砸了。育着育着就急了,失去了耐心和爱心的家长,恐怕只能仰仗棍棒底下出孝子。

学校,只有教,很少有育。家庭,以育为主,教只是插曲。叶敦明发现,大多数家长都搞反了,因为教容易出效果,家长们乐此不疲。而育呢,简直是煎熬。孩子的种种问题,越往深了分析就越多发现自己的劣根,育孩子的心劲顿时萎靡。育己者育人,连自己都懒得培育的家长们,育孩子的动机就很自私,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教育孩子,家长得有服务精神:别人需要的,自己就得喜欢。这比“己欲立而立人、达己达人”难多了。我们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当然有权利也有义务规划孩子的人生并付出高效执行。有时候,我觉得家长是在把孩子搞成了自己的儿时,自己当时没办法干的,现在尽情地通过孩子来实施。不客气地讲,看着是家长在为孩子着想,实则是做完自己的儿时的梦。无私,有时就是天大的自私。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传承者家庭的梦想。而孩子呢,则有自己的思想,家长的梦想与孩子的理想如何和谐共进呢?叶敦明认为,这需要用营销的思维来解决:选择沟通而不是灌输。倾听孩子内心的期望,以他们为主角,满足孩子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家长自己想要的。从人性上讲,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想要的而奋斗,很少有人为别人想要的而勤奋。家长要学会顺势而为,跟人性对抗只能自讨苦吃。

7、在孩子成长中,家长也要跟上进步

养孩子,图什么?养老是不可能的,你根本不知道她将来生活在哪个城市,而且也不忍心看着孩子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东奔西走的。要图,就图进步。孩子是朝阳,沐浴在冉冉升起氛围的家长,也应该燃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怀着赤子之心看待世界与对待他人,焕然一新的面貌,就会有崭新的生活质量。

有时候,是孩子逼家长成长的。比如我的夫人,她一直想学英语,可又下不了苦功夫。眼看着11岁的女儿,都已经上新概念II,口语与听力也相当出色。这下子,她坐不住了,也报了英语学习班,一年下来英语长进很大,正兴冲冲地规划在悉尼过春节呢。有上进心的家长,夫妻沟通顺畅了,人生目标清晰了,生命的价值厚重了。跟着孩子进步,这就是孩子给家长最大的回报。

8、符合未来的孩子,而不是符合现在的炫耀品

洞察20年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孩子谋未来,为社会育人才,为家庭谋传承,有智慧的家长,是孩子的福气。人喜欢从众,觉得有安全感。明知道现有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心疼孩子被教育摧残的面目全非,但总也控制不住攀比与惶恐的心理,一出出挥泪斩马谡,一天天在精彩演出。叶敦明说的刻薄点,家长尽干些助纣为虐的事儿。我老老实实对孩子说,考试只要90分以上就可以了,证明自己基本听课了,证明自己有基本的学习能力。而最重要的则是学习兴趣,不值得为落后的学校教育牺牲掉学习本初的乐趣和价值。

炫耀呀,你的主角是家长。拿孩子比宝,找到家长的自信,孩子成了炫耀的奢饰品。看别人家孩子擅长什么,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推进去,学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没有几样能跟孩子走向成年。苦难的孩子,成了课外学习的牺牲品,成了赢利机构的摇钱树。

9、区别孩子成长的几个阶段 孩子无论多大年龄,在父母心中仍旧是个孩子。殊不知,孩子也想产品一样,成长经历大致分为四个周期:导入期、快速成长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导入期最为甜蜜,没有学习负担,孩子的成长每天都看得见,家长的成就感最强。这个时期,家长们要控制住自己“育人”的冲动,孩子也被弄成了一团任自己捏的橡皮泥。

成熟前期也就是在11-12岁左右,早熟的孩子恐怕在9-10岁,就开始处处与父母“作对”,早日的权威一时间烟消云散,此般滋味真难受。叶敦明建议:再难受,都要受,家长同志们也要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些代价。专业由学校教、生意有成功人士示范,而做家长则靠自己领悟,这其中,人性的修炼最为重要。坦诚、正直、沟通、善意,是家长人性的核心。

家长如同师长,孩子成长了,自己也要不断升级。当孩子的思维已经是大学生的时候,没有博士功底的家长当然顾此失彼,丢了权威算是小事,误了孩子发展的时机就是犯罪了。

10、帮孩子实现向往的,而非家长期待的

控制欲,是双刃剑。自控,是天使;控制他人,是恶魔。总是有一些人,觉得很掌控他人的命运就是成功的标志。事业上不如意的家长,没法控制他人,只要转身控制孩子,大悲。事业上成功的家长呢,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楷模,希望复制成功第二代,往往是喜剧的开端、悲剧的结尾。

孩子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这得看你怎么看待。从结果看,孩子并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与事业的目标;从源头看,三岁看老有道理,爱学习、爱生活、讲诚信、有条理、有毅力,是人性最为宝贵的东西,有了这些,再加上合适的环境和机会,成功概率自然就高了。叶敦明觉得,孩子的基本状态就是他的未来,家长们要做的便是发现与鼓励孩子向正、向善的苗头,像一个园丁那般,帮助他们成为一棵树。这棵树,不必参天,也不一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尽享阳光雨露,并以感恩的心回报大地与天空。你能说这样的孩子不成功吗?

参考资料: http://www.ceo.hc360.com 总裁网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网络营销词典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发邮件至info # wm23.com。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8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何曼

最近更新:2012/11/10 3:41:22

词条分类导航

关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 本站动态|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作者| 问题和建议|

版权声明:网络营销教学网站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贴、出版、篡改、汇编、编译等。